English / 学校首页
2024年,教育学部党委、行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践行学校“面向世界、胸怀国家、心系人民、扎根西部、服务陕西”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大抓手、四种成效”开展工作。具体地说,学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为中心,有序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将原来的系所中心重新调整设置为8个研究院、2个研究所、10多个研究中心;全年以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团队建设、评价改革、服务创新为抓手,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党建与人才工作成效
在党建工作方面,学部党委顺利通过陕西省第三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验收工作,课程与教学系党支部获批陕西省第四批高校党建双创样板党支部,学部党委在学校“两优一先”评选工作中荣获“先进二级党委”,在2024年度学校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考核中教育学部荣获“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单位”。
在人才工作方面,学部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成功引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周洪宇教授,常规补充博士3人。同时,学部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培育力度,祁占勇教授成功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胡金木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龙宝新教授入选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周筠教授入选2024年度陕西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
学部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新师范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教育学类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理论实践双环交互、培养过程六路推进”的新师范人才培养“双环六路”模式,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提供了有力支撑,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教材建设方面,陈鹏教授获批主编1部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教育政策与法律》,李森教授获批主编1部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培育项目)《教学论发展的文化审视》。
在教学成果奖方面,李少梅教授申报的《补偿·互融·赋能: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实践探索》、李森教授申报的《五育融合视阈下小学“和美”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陈亮教授申报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大中小学联动机制与创新实践探索》3项成果,获批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李森教授申报的《新师范人才培养的“双环六路”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陈亮教授申报的《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教育法学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2项成果,获批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李莹副教授申报的《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陕西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获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学生参赛获奖方面,本科生荣获全国首届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陕西赛区省级银奖等国家级、省级奖励10余项;研究生获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各领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陕西省第八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高质量成果奖等30多项。
三、科学研究工作成效
2024年是教育学部学科建设的攻坚之年、质量提升之年,也是学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之年。学部上下凝心聚力,围绕主责主业,提前布局,精心策划,组建7大研究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科学研究取得多项历史性突破。
在科研项目方面,李森和周洪宇2位教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陈鹏教授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胡金木教授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郭文斌教授、马红亮教授、张斌教授、陈亮教授、沈萍霞副教授、周兆海副教授、周榕副教授、赵姝副教授等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8项,吴合文教授、冯用军教授、栾曦博士、胡展硕博士等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4项,立项数名列全国前茅,学部实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史性突破。
在科研成果奖方面,李森教授的研究成果《在线教学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质量监测》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祁占勇教授的研究成果《职业教育政策研究》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祁占勇教授的研究成果《全面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获陕西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陈鹏教授(李莹副教授)、龙宝新教授、刘骥教授、廖婧茜教授的4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马君教授、刘晓琳副教授、周兆海副教授的3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李森教授的研究成果《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育》、祁占勇教授的研究成果《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史耀疆教授、程秀兰教授、杨洁教授、龙宝新教授、吴合文教授、赵丹教授、张旸教授、张俊列教授、陈亮教授、岳爱教授、周筠教授、陈玥教授、许倩倩副教授、李玉栋副教授、张寅副教授的15项研究成果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郭文斌教授、马君教授、杨聚鹏教授、王乐教授、李菲副教授、李继锋副教授、荆伟副教授、王倩倩(王庭照教授)、马滢博士的9项研究成果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在科研论文方面,学部教师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CSSCI来源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发表SSCI期刊论文45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继续保持高位态势。
在服务政府决策方面,学部教师提交的28份咨政报告被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或被政府部门采纳,其中2份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获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强化了学部西部教育办学特色和优势,以更好服务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成效
在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学部申请的“中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国际培养项目”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4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该项目依托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UW)合作,由留学基金委提供奖学金资助,学部每年自主选拔3名应届硕士毕业生,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身份,赴VUW攻读教育学(PhD)博士学位,VUW则免除4年学费。此外,学部还与VUW开展硕士生联合培养“1+1+1”项目,即第一年在学校学习、第二年去VUW学习、第三年回到学校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6月,学部顺利举办2024年“中国西部农村教育与循证研究国际论坛”,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比利时鲁汶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15所院校的150名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9月,学部成功举办“全球化时代课程教学改革与未来教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比利时、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10多个国家3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学部教师先后20余人次赴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或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在国际生培养方面,获批2024年留学基金委“丝绸之路”全英文来华留学生博士项目,涵盖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以及教育经济学四个专业,招收10名国际学生,包括8名全英文博士生、1名硕士生、1名本科生。此外,还获批并成功开展国家留学基金委2024年“感知中国——立德树人、全面育人”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项目,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