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校首页
学历/学位:本科/学士
职务/职称:教授
电 话:
邮 箱:zhanglichang@snnu.edu.cn
基本资料
张立昌,男,1956年11月生,陕西乾县人。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基本理论
个人履历
教育背景:
1982年1月,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9年2月,晋升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4年12月,晋升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2002年2月——,任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7年12月——,调入陕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任副教授。
1993年12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1987年7月——1997年12月,任陕西如意电气总公司子弟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1987年1月——1987年7月, 陕西如意电气总公司技工学校任教。
1982年1月——1986年12月,在陕西省彬县中学任教。
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理事会理事
承担的科研项目
1997年12月——2000年2月,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九五”教育部课题“现代教学论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2000年2月。结题。 经费50万元。
2002年2月——2006年8月,主持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组织行为的改善的研究”。(DHA010252)结题。获1.4万元经费资助。
2003年12——2005年12月,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中子项目“西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支持的研究”》。结题。获5.0万元资助。
2001年6——2003年9月,主持陕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获资助0.8万元。
2003年9——2005年9月,主持陕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研究”课题。结题。获0.6万元资助。
2005.9——2007.9,主持教育部陕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西部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结题。获0.8万元资助。
2005.3——2007.5主持陕西师大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教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课题。结题 。结题。获1.5万元资助。
2006.12——2008.9,主持教育部陕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研究”课题。结题。获0.8万元资助。
2007.9——2008.10,主持陕西省重大课题<西部强省建设与教育改革>子课题: 西部强省建设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结题。获5.0万元资助。
2010.10——2012.12,参与龙宝新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研究项目“免费师范生专业成长力的职后发展研究”(10YJC880081)(2/6)经费7万元结题。
2011.6——2012.12,主持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教学论与各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研究”(GERP-11-23)经费1.5万元。结题。
2011.6——2012.10,主持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改革研究”(GERP-11-24)经费1.5万元。结题。
2012.6——2013.12,主持教育部陕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新课程推进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研究” 课题。结题。经费0.9万元。
2012.4——2012.12,主持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研究”(GERP-11-23)。结题。经费1.5万元。
2011.3——2013.7,参与龙宝新的陕西省2013——2013基础教育重大课题招标项目“陕西省中小学高效课堂实施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2/6)经费8万元。结题。
2013.5——2016.1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知识脑图构建的高效课堂结构研究” (10YJC880081)(1/6)经费10万元。结题。
2015.12—— 参与龙宝新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三五”教育部课题卓越教师职前成长微环境研究”(DAA150203)(2/6)经费5万元。
2016.6—— 参与刘文芳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三五”教育部课题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地方课程价值及其实现研究”(2/6)经费5万元。
2017.7——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研究项目“课堂反思学习指导研究”(17YJA880095)(1/7)经费10万元。
主要研究成果
一、论文部分:
1997年之前在《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6篇。(略)
《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9年第4期。12000字
《传统教育异化的必然和创新教育提出的逻辑》,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第2期。3.《论新时期教育的文化选择的立场和对策》,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3第2期。
《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001.12。新加坡:NSP泛太平洋出版《点燃创意的火炬(创意教与学九题)》全文转载.
《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7,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同年第10期全文复印。
《“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适应性及其改造的目标》,比较教育研究,2005.4。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6期全文复印。
《主体性发展与诱思探究教学》,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发展性评价:新课程评价的追求》,收入《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2003年9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4000字
《浅析诱思探究教学的主体发展观》,收入《诱思探究教学与素质教育》。2000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实施偏误分析及其实施假设和策略的匡正》,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教师行为的调查报告》,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
《教学方法选择:从主体需要维度的另类思考与实践表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共享的体验型课堂》,当代教育论坛,2006.4。
《新课程实施批判和微观策略建议》,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3,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同年第10期全文复印。
《大学人文教育批判和实践的逻辑与表现样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4期。14000字
《试论反思性教学的特征及其实施》,当代教育论坛,2007.7。
《关键要发展出一套变革的文化》.2007.8.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交流.
《影响新课程实施的诸因素之系统分析及对应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1.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大学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理论导刊,2008.8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作为一门课程的意义》,中国教育报,2008.11.1第3版(教育科学)
《基于不同人性论的卢梭与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2))2008年第8期
《我国课堂教学座位排列状况与文化学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2)2009,12
《陕北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电化教育研究,(3/3)2009.7
《教育规律研究:必要性及研究逻辑》,教育研究,(2/2)2010.12。
《免费师范生报考动因与政策态度调查》,当代教师教育,(1/3.)2011.4
《电子档案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电化教育研究,(2/2)2011.12
《论有效作业的认可机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2)2012.9
《我国当代主流高效课堂改革范式的共性透析》现代教育论坛(2/2)2014.2
《双导师制与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评论(2/2)2014.3
《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2)2014.2
《论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与走向》教育科学第1期(2/2)2014.2
《论高效课堂的技术性及其意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3期2014.5
《基于核心知识导图的高效课堂创建》课程·教材·教法2014.8
《基于学生经验的课程开发问题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2)2014.12
《我国当前高效课堂改革模式的特点和隐患透视——来自陕西课改一线的报告》教育与文化第3期(2/2)2014.5
《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权力问题研究》当代教育与文化(2/2)2015.1
《澳大利亚之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与启示》高教探索(2/2)2015.7
《教育公平之殇——分层分班教学》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2)2015.4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问题研究》教育探索(2/2)2015.8
《我国少数民族的科举教育观探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2)2015.9
《走出个案:含义、逻辑和策略》教育研究(1/2)2015.12。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4期转载。
《“道用”途殊:启发式教学再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2)2016.2
《生成与理解:课程知识的理性思考与教育追问》当代教育与文化(2/2)2016.3
《语文教育的价值定位及其课堂教学的回归路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2)2016.8
《论我国教学改革的理论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2)2016.8
《教育技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利器”》,现代中小学教育(2/2)2016.11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启示录》,教育探索(2/2)2016.10
《论教育的人格分等及公平矫正》,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2)2016.9.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构建基础英语教学“四接轨”体系》,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2)2016.(1)
《论教育的人格分等及公平矫正》,教育科学(2/2)2016.5.
《翻转课堂深度融入历史教学路径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2)2016.4
《基于文化素养养成的课程知识理解——课程知识的文化性及其实现》,中国教育学刊(2/2),2017.1
《生成、建构到行动:教育的时间性考察》,南京社会科学,(2/2)2017.2
《核心素养的价值、问题与实践向度》,中国教育科学,(2/2)2017.12
《阐释、守护并创造教育意义的人——兼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教育者》,教育理论与实践(2/2)2017.11
《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特点及其启示》,当代教育科学(2/2)2017.8
《教育学如何关照人的幸福——基于教育学成为“心事之学”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2)2017.5
二、著述部分
“十五”国家级教材《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7-5041-2304-8)2002年7月第1版。
《现代教育学》,第五编,课程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7-5004-4000-6),2003年8月第1版。
《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3-1639-9/G.1181)2003年8月第1版。
“十一五”国家级教材《教育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41-4082-1)2008年12月。
“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41-3942-9)2007年12月。
《教学哲学》(合著,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04-7773-0),2009年12月第1版。
《学校教育学》,第三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4.5万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3-4048-6)2007年8月第1版.
《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副主编。
《课程设计与评价》东北师大出版社(ISBN978-7-4502-6321-2)2010年11月第1版,主编。28.9万字。
《课程设计与评价辅导书》东北师大出版社(ISBN978-7-5602-6367-0)2010年11月第1版,主编。25.6万字。
《课程与教学通论》
《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32315-3)2011年8月第1版主编。36万字
《课程与教学论(免费师范生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04-032315-3)2012年11月第1版主编。30万字。
国家级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三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高效课堂的理念与行动》(合著,2/2)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3-4624-2)2014年3月第1版。26.5万字。
《中学教育基础》(副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3-7431-3)2016年12月第1版。28.8万字。
《有效教学》(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3443-9)2015年12月第1版。46万字。
《课程与教学通论》(主编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3-8729-9)2017年2月第1版主编。50.1万字。
获得的教学和科研表彰
《诱思探究教学论在各科教学中的深化研究》获陕西省政府1999年12月教学成果一等奖。(2/2)。
《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一文获陕西省第六次(1997~1999)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10)
2001年、2003年、2006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实习带队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03年获陕西省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4/6)。(2004.7 )
《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一文获陕西省第七次(2000~2002)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10)
2003年9月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5年4月获陕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先进工作者。
《新课程实施批判和微观策略建议》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7月)。
《现代教育学》2005年7月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4/5)。
2006年9月获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文化的适应性改造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合理性选择》获陕西省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11)
《大学人文教育批判和实践的逻辑与表现样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4期),获陕西省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5)
《教育规律研究:必要性及研究逻辑》一文获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2)。(2011.12)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获教育部二等奖。(2012。10)
《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获2013年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2013.10)
《高效课堂的理念与行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获陕西省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2)。(2015.5)
《走出个案:含义、逻辑和策略》,教育研究,2015.12 教育研究获陕西省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6)